天罡遁:朝夕与得情–再读《客师万言歌·三问》有感

  • A+
所属分类:天罡术法

文/观度先生

在刚刚接触天罡遁的时候,就被其超越传统奇门的庞大体系所震撼,当然天罡遁的价值并不是靠体量大而堆砌上去的,更为震撼我心的是对三问篇的学习。在我看来,《三问》是任何一位易学预测的研习者乃至于任何一个人都摆脱不开的问题,逃避不掉的终极拷问!《三问》篇幅不长,但意义深广,我只能做一点小小的分享,以作满元纪念。

《三问》篇始于子半,成于日出,开篇迷于田,终篇已得情。无论是从时、空、情、势上都有很微妙的暗喻。而若能了悟此篇恰恰就如文中所述从子半困人兹,突破到日出破迷津的局面。

先觉与后觉

《三问》中云:“先觉何必求先知,先机有时从后觉。”“何必”二字很值得玩味,首先不能否认的是,先觉可以求先知,否则又为什么会留下天罡遁给后世子孙呢?我们不能否认预测的积极意义,所谓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精准的预测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息,以做出更合适的决策。但有些事却不值得先知,比如事情太小,吃什么东西还需要在卦盘上去证吗?诚然为了精研卦技也无可厚非,但大多时候毫无意义。还有的时候不可先知,却是因为事关重大,比如客师等着回答将军的三问,无论客师是否早有成竹在胸,都要等着将军发问,从而此番得情。所谓先觉后觉,还全凭得情与否,若已得情,则从先觉证先知,若未得情,则先机从后而觉。因为事前是迷的,若是求了先知,便失去了得情的机会,任凭海枯石烂光影移依然是那个偶人。

 

真人与偶人

 

《三问》篇告诉了我们真人与偶人的区别,更是告诫我们要做真人。我们对比了真人与偶人的几个区别。

真人:明辨机、只在今、得其情。

偶人:赞机关、争朝夕、困于兹。

 

天罡遁:朝夕与得情--再读《客师万言歌·三问》有感

 

在看了真人与偶人的对比之后,我们不禁要问,偶人到底是如何被困的呢?回顾原文不难发现这都是天地这狎子布下的匣子——“只布朝夕困人兹。”都是这“朝夕”惹的祸!“朝夕”在《三问》篇中出现了十次之多。请看原文中关于朝夕的句摘:

 

 

天罡遁:朝夕与得情--再读《客师万言歌·三问》有感

天罡遁:朝夕与得情--再读《客师万言歌·三问》有感

 

那么“朝夕”在《三问》篇中又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呢?这里又要提出三个问题:

 

天罡遁:朝夕与得情--再读《客师万言歌·三问》有感

 

何为朝夕

 

一朝夕表象是说一生,而更深层的含义则是这一生中出现的彼我,贫富、寿夭,也是阴阳对立的衍生,是我们与世界的分野,是我们思维的边界,是一条线无尽延伸的两头。

 

何争朝夕

 

一朝夕之内有什么可争?因为有了这一生,就想要我比别人活的久一点,富一点,贵一点,甚至于一点之后还要两点、三点......觉得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一朝夕,却不知已经被狎子困在匣子之中。

 

何弃朝夕

 

这一朝夕不论是海枯石烂般久远,还是石火光中样短暂,在时间长河中是不值一提的,当然更为重要的是,无论这样的朝夕有多长久,他都与得情无关,与先觉后觉无关!当人一旦去争朝夕,他就会忘了只在今,忘了得其情,只会在无尽的朝夕中无有休止的将其定!不管是否争到了朝与夕,在争的那一念起时,正念已失,四正不在。

 

每次读完《三问》篇,都难平心中的感慨,那种感觉仿佛就像是看到了日出扶桑与君分别的情景,就好像是听到了晨昏山上闻乌角回荡众人呼喝的声音!天亮了,是时空选择了将军,还是客师等到了这个选择,我无从知晓。但我很清楚,是我们等来了《三问》!

 

天地狎子布匣子,

枉争朝夕复朝夕。

待到明辨先机时,

日出扶桑已得情。

  • 我的个人微信
  • 请扫一扫,加我!
  • weinxin
  • 易连山公众号
  • 请关注易连山
  • weinxin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